2014年的6月,山西省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墓葬区,整个墓地占地24万平方米。墓地位于襄阳县陶寺村北部,固有命名为陶寺北墓。但很遗憾的是,整个墓穴已经被盗墓贼多次光顾,考古工作者只能对之实行抢救性发掘。

经过考古专家的多次勘探,已经大致确定了陶寺北墓的布局和年代。陶寺北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,有的为西周晚期,有的则是战国时期,也就是说这个墓葬区延续使用了500多年。

而整个墓葬区的分布也有规律可循,在初期建造时对之有十分严格而整齐的规划,每个墓葬有不同等级的规模,大型的在一条主线上,小型的则分布在其周围。

在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期间,考古专家一共发掘了五座春秋晚期的墓葬,其中有两座大型的,而这两座皆为贵族一级夫人的墓葬。在这两座墓葬中,有青铜容器35件,还有玉石、铜器、乐器等物,这些文物的纹饰十分精致,用材也都是上等的,做工也十分细腻,这些东西在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时期是极为珍贵的东西,只有上层阶级才能拥有,而其中的编钟是贵族专属的乐器,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。如此种种都说明,墓主人的身份是极其尊贵的。

这些都还不足为奇,真正吸引考古专家的是,其中一具女尸的腹部还有一具小小的尸骸。通过DNA的化验,确定女尸的死亡时间在30岁左右,而腹部中的胎儿还未能出世,骨骼虽然已经成型,但十分容易被破坏,轻易就能将之折断。

古代医疗条件不好,所以妇女在生产时很容易难产而死。像这样在妇女腹部发现胎儿也是常有的事,但能在大型墓穴中发现并保存下来是很难得的。

因此考古专家很看重对之的保护,用了专业的设备将这对母女的骨骼带入了实验室中。考古人员也说,如果这对母女的DNA保存完好,是可以还原他们的模样的,包括瞳孔、毛发颜色、身高等等,而如果能找到墓主人的牙齿,就有更大的可能性知道他们的死因。